金风资本
8月1日下午,《关于加快释放数据价值加力推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》(以下简称《实施意见》)省政府政策例行吹风会在山东省新闻中心举行,对政策措施进行解读。
数据产业是目前新兴且极具发展潜力的产业金风资本,也是未来常见的产业方向。近年来,省委、省政府把数字经济作为工业经济“头号工程”的强劲引擎,谋划实施了数字产业化“十大工程”、产业数字化“八大行动”,引领全省数字经济实现新一轮跨越提升。这场政策吹风会所传递的信号,既是对“数字中国”战略的齐鲁应答,更是给时代的承诺:让数据成为田间地头的“金种子”、工厂车间的“新引擎”、市井街巷的“幸福密码”。
数据为“笔”,绘就产业升级“工笔画”。数据要素正是激活传统产业的“神兵利器”。《实施意见》直指产业转型痛点,以“数据要素×”行动为画笔,在制造业大省的画布上精雕细琢。看齐鲁大地,山东信息通信业将“双千兆”网络建设作为“头号工程”。2024年,相继出台《山东省“5G蓝海宽带海疆”建设实施方案》、《山东省推动5G演进(5G-A)创新发展行动计划(2024—2027年)》等政策文件,在各项政策加持下,2021年以来,5G建设年均投资超100亿元,累计建成5G基站26万个,投资和建设规模均居全国第一方阵。我省连续两年在主要城市移动网络质量评测中名列前茅;网络由“陆”向“海”,助力海洋经济发展,“连接山东”布局不断优化,青岛出入口局建设快速推进,济南、青岛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开通总带宽全国领先;16市已实现200G/400G光传输系统高速互联,千兆城市数量居全国第2位,全省行政村均具备千兆光网接入能力。
数据为“桥”,架起城乡共富“连心路”。数据流通的价值,最终要体现在民生温度上。《实施意见》着力打破数据壁垒,让公共数据走出“象牙塔”、走进“寻常巷陌”。济南医保电子凭证覆盖率达92%,让老年人在社区医院也能刷脸结算;临沂智慧物流平台串联3000余家商户,使农产品进城时效提升40%。政策提出的“公共数据授权运营”机制,就像架起一座座数据“鹊桥”:城市的交通数据能帮乡村规划物流专线,医院的诊疗数据可助乡镇卫生院提升水平。当数据像黄河水一样滋养城乡每个角落,共同富裕便有了最坚实的数字基座。
数据为“基”,搭建“百模共舞”大舞台。近年来,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按照省委、省政府决策部署,聚力扬优势、找赛道、扶重点、创特色,初步构建起从智能算力、数据语料、算法模型到智能应用的全链条、全栈式人工智能产业链。一是大模型产业“百模共舞”。搭建大模型产业运行监测平台,开展重点领域行业大模型揭榜挂帅,推动浪潮“海若”、自然语义“欧拉”等17个大模型产品通过国家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备案,230个大模型产品通过第三方机构测评。上半年大模型产业实现业务收入33.7亿元,同比增长216.27%。二是大算力产业蓬勃发展。获批工信部智算云服务国家试点,培育18个省级智算云服务中心,全省智能算力占比超过50%。上半年智能算力产业规模超过500亿元,较去年同期实现翻番。三是大数据产业“量质齐升”。聚焦大数据产品创新、企业壮大、平台服务等实施六大生态工程,推动1859家企业通过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贯标评估,数量连续三年稳居全国第一。上半年全省大数据产业业务收入1561.3亿元,同比增长28.2%。四是智能化应用“多点开花”。举办全国首场“生成式人工智能+制造”供需对接活动,召开“人工智能+化工”、“人工智能+高端装备”创新应用对接会,108个场景被认定为全国智能制造优秀场景。累计培育国家级智能工厂35家,数量全国第一,入选全国首批卓越级智能工厂22家,数量全国第二。让数据要素的“风筝”飞得高,让数据在创新应用中尽情翱翔。
数据为“炬”,照亮未来发展新征程。站在“十四五”收官与“十五五”谋划的交汇点,山东数字经济的蓝图已徐徐展开。到2026年,全省数据核心产业规模预计将突破1.2万亿元,这不是遥不可及的目标,而是可感可知的未来:农民靠手机APP就能管理千亩良田,工人在数字孪生工厂里调试虚拟生产线,市民通过智慧社区平台预约养老服务。《实施意见》的每一条举措,都在将“数字山东”从愿景变为实景,让每个山东人都能触摸到数字化的脉搏,感受到高质量发展的红利。
从泰山之巅俯瞰金风资本,数据的溪流正汇聚成数字经济的江河;向黄海之滨眺望,创新的风帆已鼓满高质量发展的劲风。这场政策吹风会所传递的,不仅是发展路径的清晰指引,更是山东在数字时代的担当与底气。当数据要素与儒家文化中的“经世致用”相遇,与沂蒙精神里的“敢为人先”碰撞,必将书写出数字中国建设的“山东答卷”,让齐鲁大地在新时代的浪潮中,始终站在潮头、走在前列。(文/张恒)
天臣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